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白鷺洲書院
【白鷺洲書院旅游推薦】歷史悠悠,白鷺洲書院幾度沉浮,造就了江萬里、文天祥、劉辰翁等歷史眾星。后人訪謁白鷺洲書院,詩文多感慨系之:“自昔廬陵地,名賢史冊香,文章宗永敘,節義重天祥,滟滟清波漾,振振白鷺翔,江公風范在,千古仰遺芳”。
相傳古時有一白鷺仙子,因羨慕人間男女情愛,飛到這里,變作一位美貌的村姑,與江邊一位年青漁人結成情侶。后遭天神迫害,水淹洲渚,為救生靈,夫妻化作白鷺;白鷺仙子潛入水中洲底,奮力以身托陸洲,使洲永浮水面;漁夫則化作白鷺,日夕在洲上哀鳴,情纏意綿。后來,人們就把這座美麗的綠洲稱作白鷺洲。
但是,據文獻記載,白鷺洲的得名,淵源于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名句。由于白鷺洲屹立于浩闊的贛江之中,雙水夾流,情景正與李白之詩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1965年夏,郭沫若同志路經吉安時,也曾立于贛江西岸,縱覽這個美麗的綠洲,并欣然命筆,寫下了“面對白鷺洲,蔥蘢林木稠。無心尋古跡,有意浴中流”的詩句。
白鷺洲上四面環水,波光粼粼,隔岸的青原山,連綿起伏,蒼茫疊翠。這如畫的景色,美麗的風光,古往今來,凡親臨吉安的人們,無不在白鷺洲上留下尋幽覽勝的足跡。由于白鷺洲離岸較遠,所以盡管洲心地勢比江岸高,但因視差關系,站在岸上望之,總覺得白鷺洲遠比江岸低,然而每遇洪水,江岸水淹,而洲心不歿,故有“水漲白鷺浮”之說。
白鷺洲既以白鷺為名,所以宋代在洲上創建書院時,也就依洲名而稱之為“白鷺洲書院”。
白鷺洲書院自創建以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變遷,曾被洪水戰禍圯毀數次,有過興衰變化,所幸的是歷代吉州有識之士,鄉宦名賢倡學業,崇詩書,屢毀屢復,學術活動久盛不衰。今天的白鷺洲書院被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政府多次撥款維修。至今,白鷺洲書院現存古建筑除風月樓、云章閣外,尚有中山院、文山院、紅樓,均系民國三年重建。此外,還有泮月池、復古亭等。云章閣高8.7米,占地274平方米,是原書院藏書、山長講學和就寢之處,現仍完好如初。風月樓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博得眾人贊嘆,它雄踞洲的北端,三層方形建筑,樓高14.7米,占地面積115平方米。底層稱為“浴沂亭”,二層名“風月樓”,三層曰“魁星閣”。樓頂雕龍畫鳳,層樓飛檐,雄偉壯觀。登上風月樓頂,極目四望,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北面遠眺井岡山大橋橫臥江上,西面與鐘鼓樓遙遙相望,南面可見嶄新的吉安大橋飛架贛江東西,真是水闊天高,令人心曠神怡。
自江萬里創辦白鷺洲書院后,白鷺洲書院起了榜樣領頭作用,使郡州內外書院仿效之,遍及吉州縣城鄉的千百書院相繼建立繁榮起來。在千百書院培育下,廬陵士子科舉成名,學者成林,作家成派,仕宦成群,著述成山,志士成仁,使廬陵文化千年昌盛,成為江西文化的重心所在。因而世人稱吉安為“文章節義之邦”。

白鷺洲書院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白鷺洲書院地圖地形圖和白鷺洲書院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白鷺洲書院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