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龍騰斷橋
【龍騰斷橋旅游推薦】龍騰斷橋完工于明治40年,橋身用紅磚塊搭建而成的拱形建筑,橋面距地面有50公尺,是山線鐵路中最高的橋梁,在當時還被稱為是臺灣鐵路中的藝術極品。
龍騰舊稱“魚藤坪”,相傳先民在開墾初時,鯉魚潭有鯉魚精危害地方,鄉民苦不堪言。為了克制鯉魚精作怪,遂在龍騰山區遍植魚藤,同時,又將東面的高山稱為關刀山,用意是藉關刀山斬魚藤,以毒殺鯉魚精,最后魚怪果然不再危害,居民從此安居樂業。至臺灣光復設村后,村民認為“魚藤”不雅而改名為龍騰。
龍騰斷橋完工于明治40年,橋身用紅磚塊搭建而成的拱形建筑,橋面距地面有50公尺,是山線鐵路中最高的橋梁,在當時還被稱為是臺灣鐵路中的藝術極品。令人遺憾的是民國24(1935)年4月21日清晨,臺灣中部大地震,震央即在關刀山附近,三義地區受災慘重,巍峨的山線鐵路龍溪橋,完全震毀,震后在原橋西側另建新橋,遺下拱型橋柱,挺立在烈日風霜里,供后人憑吊。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從殘存的龍騰斷橋橋墩中感受到當時冒著煙,鳴著笛的火車呼嘯而過的壯麗景象。魚藤坪斷橋的擎天殘柱,目前處力在新鐵路及鐵橋的東側,伴著荒煙漫草,與偶而呼嘯奔馳而過的現代化火車,形成強烈的時空對比。
民國88(1999)年9月21日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的無情摧殘,由北端算起第五橋墩半殘拱口二次被震斷,龍騰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外,也是經歷二次大地震的活見證。過龍騰斷橋至鯉魚潭鐵橋間由第三、四、五、六號隧道連續組合的隧道群因長度不長,中間透光,忽明忽暗的攝影作品,感覺猶如置身于時光隧道的光影中。
文建會已委由內政部營建署規劃在此地設置"九二一震災紀念物",三義鄉公所也積極爭取古跡保存。目前與勝興車站并列為舊山線二大熱門旅游景點。龍騰斷橋的山線路段在正式走入歷史后,鐵路局保存了當時的鐵道,車站和隧道至今,為的就是要讓民眾見證這段光榮的歷史。

龍騰斷橋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龍騰斷橋地圖地形圖和龍騰斷橋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龍騰斷橋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