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 沒有賬號?點我注冊
用戶名
密 碼
山東半島 濟南市 山東旅游景點大全 地圖

云旅游公告
云旅游,國內外旅游景點推薦網站。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更多旅游景點的信息,那么你可以在云旅游網通過地域分類、主題分類、垂直搜索等手段,輕松查詢你所感興趣的旅游景點信息...注冊請用中文名!官方客服QQ 2816614199.
云景點,發現一段更精彩的旅程!

交通咨詢查詢

酒店預訂

旅游用品網店

本區景點推薦

熱點專題

MORE +

數據統計

瀏覽次數:26899 次
編輯次數:14次
最近更新:2018-06-26
創建者:HUA JET
等級:上仙
合作編輯

米夕酷酷的說
上仙

云旅游地圖
天尊

太乙真人
天尊

HUA JET
上仙

云旅游首頁 >>所屬分類 >> 山東旅游景點大全 地圖 >> 千佛山

參考資料
Reference Material

千佛山


千佛山旅游推薦:齊煙九點,云經禪關千佛山,泰山余脈,東西橫列如屏,風景秀麗,為中國佛教名山。山北側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回環,松柏夾道,濃蔭蔽日。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南側千佛崖,存有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余尊;歷山院在興國禪寺的東側,儒、道、佛三教在此合一;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于一體的萬佛洞,分別為: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奇觀、云岡薈萃。洞長500米,記載了中國佛教發展歷史的變遷,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豐采...





千佛山旅游資源概況


濟南千佛山濟南千佛山

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于歷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 據史載:隋朝年間,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景色一覽無遺。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禪寺后的千佛崖上。興國(禪)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千佛山遂成為香火勝地。自元代始,每年"九九"重陽節舉辦廟會。解放后,1959年辟建為公園。周邊還有濟南趵突泉公園、濟南大明湖公園、靈巖寺旅游區等著名的旅游景點。


興國禪寺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頃,距市中心2.5公里。

 

千佛山覽勝

千佛山,東西橫列如屏,風景秀麗,為中國佛教名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濟南三大名勝。山北側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回環,松柏夾道,濃蔭蔽日。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車從山東側環山盤路上山,山上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內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南側千佛崖,存有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歷山院在興國禪寺的東側,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內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一覽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于一體的萬佛洞。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豐采。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山東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云經禪關古坊等名勝。

 

千佛山覽勝千佛山覽勝

千佛山屬古生界志留系沉積皺段裂帶,西南側絕壁高聳,似刀劈斧削,壁下形成幽深的溝谷,有多處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瀑布、海子、山腰萬畝野生杜鵑和山頂的日出云海,佛光構成“一山分三帶,景色各千秋”的獨特自然景觀。 


千佛山高大巍峨,雄壯多姿、垂直氣候分布明顯,四季主色調鮮明,形成“春看杜鵑、夏望瀑布、秋賞楓葉、冬觀冰雪”的典型亞高山生態景觀,山峰蒼翠挺拔,巨石雄奇嶙峋,樹木郁郁蔥蔥,大熊貓、金絲猴等動物在山間叢中悠閑自在,山奇、石怪、水秀、峰險、林幽、云美,構成千佛山奇特的自然風光。

       


櫻花林:1993年春天,千佛山公園建成櫻花林,1995年在櫻花林西側,又建起了一座園中園,名為瀛芳園。 瀛芳園是櫻花林的有機組成部分,占地4畝,是一半封閉式的亭園。坡頂灰板瓦覆蓋的大門設在北側,門內拙石橫臥,以作屏障,石上鐫以濟南當代書法家魏啟后題寫的"櫻"字,給瀛芳園點明了主題,讓人知道,這里是櫻花的世界。除櫻花外,園內還配植松柏、黃櫨、迎春等花木,爭芳斗艷。


桃花園:在萬佛洞北側山坡。1990年辟建,占地7公頃,植山桃、品種桃、垂柳桃、紅杏、榆葉梅2400余株,初春時節,桃花盛開,妖冶艷美;落英繽紛,似紅云流霞。四周翠柏,蔥籠儲潤。百鳥嚶鳴,蜂飛蝶舞。園東南側高坡上,建有"紅雨亭",石質圓形寶頂,玲瓏空透。石柱上,鐫徐北文教授撰寫、雷衣谷先生書丹的楹聯:蟠桃獻壽,花雨繽紛映九點;翠柏逢春,薰風淡蕩暖三齊。人在其中,觀景浴風,心曠神怡。


梨園:在萬佛洞與彌勒勝苑之間,近臨上山盤路,4000余平方米的梨園即建于此。這里原是一片荒地,巖石裸露,野草凄凄,1998年3月,由濟南冠世時裝有限公司捐資10萬余元爆破鑿穴栽植而成,計有200余株?,F已茁壯成林。陽春三月景色迷人,花兒先葉開放,一朵朵,一穗穗,素淡嬌媚,彌漫春園。那透骨的芳香,沁人肺腑。若在清輝灑地的霜夜梨花、朗月,相映成趣,定會引得仙女飄然而至,輕吹玉笛為其助興。正如金代詩人段繼昌的《梨花》詩所講:"一林輕素媚春光,透骨濃熏百和香。消得太真吹玉笛,小庭人散月如霜。"如果再遇春雨,景色就更加迷人了,紛紛細雨,猶如帳幌,朵朵梨花,就像剛出浴的美人,這在宋人趙福元的《梨花》詩中描繪最為生動,詩曰:"玉作精神雪作膚,雨中嬌韻越清。若人會得嫣然態,寫作楊妃出浴圖。"園內,還散植些許杏花、桃花,四周又簇擁著柏樹、松樹,這好像巨大的翠綠色框架鑲嵌著一塊巨大的染些胭脂紅的素白的玉。


千佛山全景千佛山全景


古樹名木:樹多林密,草綠花香,是千佛山綠化的基本特色。千佛山現有木本植物45科,148種,成林40余萬株,野生地被植物79科,190余種,綠地率達9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有側柏、檜柏、千頭柏等構成的長青樹林;有萬株黃櫨、黃連木、五角楓等組成的紅葉林;有山杏、山桃、流蘇等組成的觀賞花木林;有以山榆、楊樹、荊條、酸棗等野生植物構成的灌木林及眾多的古樹名木。春天百花爛漫;夏天濃蔭蔽日;秋天漫山紅遍;冬天松柏吐翠,四季有景。這些古樹名木,原于自然,古樸典雅,猶如水墨丹青畫卷,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佛山賞菊:千佛山的秋天,景色可人,遍地黃花,引得文人雅士紛至沓來,有吟詩贊者,有揮筆作畫者,有放歌頌揚者,此舉,世稱"佛山賞菊",被古人到為濟南八景之一。 明朝詩人邊貢,曾用兩句詩對千佛山的秋景作了高度的概括,詩曰:"背領丹楓直,垂巖紫菊肥。"即是說千佛山的秋天,紅葉和肥菊是最美麗的。山菊,實讓君折服,不僅是紫菊肥碩可愛,紅、白、黃色的菊花依然妖嬈佳麗。有的附有峭壁上,有的掛在懸崖上,有的隱在叢林中,琳瑯滿目,有清風吹來,馨香撲鼻,令人陶醉。你若站在"賞菊崖"上,或坐在"賞菊閣"內,在云霧繚繞、花木簇擁之中,飲著美酒,品著,豈非飄飄然欲仙!



千佛山主要景點


萬佛洞

萬佛洞位于千佛山北麓,是千佛山的一大勝景,興建于1992年。集敦煌、龍門、麥積山、云岡全國四大石窟的精華于一身。

千佛山萬佛洞千佛山萬佛洞

經過藝術家精選、濃縮、重構,用仿造的手法,塑造佛祖、菩薩、弟子、天王近3萬尊,最大臥佛長28米,洞前矗立的大佛高15米,洞內壁畫萬余平方米,各以精美瑰麗、渾樸雄壯、含蓄秀麗、宏偉粗獷等不同風采交相輝映,再現了中國石窟雕像的藝術魅力,為后人探尋過去的文明敞開了歷史的大門。萬佛洞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奇觀、云岡薈萃。洞長500米,記載了中國佛教發展歷史的變遷,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佛教藝術自東漢傳到中國。經勞動人民長期揣摩汲其精華,已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格。這些特點,在這里充分體現。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時期的造像風采??芍^“由萬千彩塑與壁畫構成一座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石窟藝術博物館”。原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等領導人先后來此參觀。

  

千佛崖

千佛崖在興國禪寺院內南側,是濟南市較早的造像群,對研究我國隋代佛教,頗有價值。崖上,有隋開皇七年(587年)至開皇十五年(595年)所鐫刻的佛像,共9窟,計130多尊。極樂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間阿彌陀佛盤膝禪坐, 高3米,身后飾佛光。右側大勢至菩薩 ,左側觀世音菩薩侍立,高近3米,開皇十一年(591年)鑿成。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

 

觀音園

觀音園園內有池,池岸峭石矗立,磯石臥波,秀石點飾。四圍垂蔭,時鳥歡歌。池內水清見底,荷花艷開,金鯉戲游。內設噴泉,濺珠泄玉,彩虹映日,蔚為大觀。矗立在荷花池中的是"白衣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最大者。池周還有各種各樣的變相觀音,造型端莊 惟妙惟肖。


黔婁洞

黔婁洞在極樂洞東。深數米,三折之后呈長方形,為人工開鑿,類似房間,面積20平方米,高兩米,正中原有坐像。

洞中上端,有石刻一方,大字是"黔婁洞"。小字記載黔婁子的身世,其意思是:黔婁子,周代齊國人,修身清節,不事王侯,隱居在這里,鑿一石洞,終 身不下山,曾著書4篇,名《黔婁子》,皆言道家的事情,魯共公聽說他有才能,就派使節聘請他做宰相,被他拒絕。齊威王每遇兵敗,就來請教,黔婁子授給他秘 語,遂轉敗為勝 。

洞內迎門石壁上,也嵌一碑,記載著黔婁子的故事:"黔當先生卒,覆以布被。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有人(曾皙)日:'斜其被則殮也。黔婁妻日: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之意也'"。此語至今傳為佳話。


千佛山興國禪寺千佛山興國禪寺

興國禪寺

興國禪寺在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東著名香火勝地。據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志記載,該寺曾,遭兵火破壞,成化四年(1468 年)8月3日,德王府內官蘇賢游覽千佛山,看到當時情景,不勝慨嘆,于是捐資建佛殿、僧房、廚房、糧倉等。殿內塑釋迦牟尼、大悲觀音、地藏王菩薩、十八羅 漢、四大天王。寺門朝西,上額刻有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興國禪寺"四字。楹聯石刻:"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 人",為濟南清未秀才楊兆慶書寫。門內兩側,有鐘鼓二樓。進寺門南側,千佛崖石壁上鐫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洞天福地石坊、對華 亭。

院內有彌勒殿、觀音殿、達摩殿、玉佛殿及禪堂。東側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和多尊羅漢。


千佛山公園

1996年增添十八羅漢和臥佛一尊,分置于盤路兩側和廣場中。

千佛山臥佛千佛山臥佛

羅漢,是佛主釋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囑咐,不滅度,常住人間受人供養,為佛護法,賧眾生造福田。他們本領很大,有的降龍,有的伏虎,有的縛獅,有 的捉妖,深受人們敬仰。五代時,對羅漢尊崇之風就很盛行。

羅漢是梵語"阿羅漢"的略稱,梵音譯(Arhat),其形象,從唐代玄奘譯《法注記》始,歷代藝術家,根據佛教經典即進行著藝術的創造,不足尺度,任意寫出作。相貌或老 或少,或善或惡,或美或丑,想象甚是豐富,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

這些羅漢依次為:(1)賓度羅跋羅阇(2)迦諾迦伐跟蹉、(3)迦諾跋厘墮阇、(4)蘇頻陀、(5)諾矩羅、(6)跋陀羅、(7)迦哩迦、(8) 伐諾羅弗多羅、(9)戌博迦、(10)半托迦、(11)羅怙羅、(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 迦、(17)嘎沙鴉巴、(18)納答密答喇。


臥佛,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位于主上盤山路和去萬佛洞路的交界處。這尊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側身臥像,花崗巖質,長10米,重50噸, 東西橫臥,頭朝東,面向北,右手托于頭下,身穿通戶大衣,面頰豐滿,兩戶寬闊,頭上有肉髻螺發,雙耳垂戶,眉目修長,雙眼微睜,胸飾寓意祥瑞的"卐"(音 萬)字,給人以慈祥的感覺。


龍泉洞。龍泉洞位于興國禪寺西門內南側高聳的石壁下。山風吹來,呼嘯作響,如龍吼,故名。清朝詩人劉大紳曾作《詠龍泉洞》詩說:"千尺高巖萬樹林,時時洞口老龍吟。不知幾夜清秋雨,并作寒泉一水深"。

洞口上方篆書石刻"龍泉洞",是濟南當代書法家任曉麓先生題寫,洞內東側與極樂洞相通。南側石壁鐫有佛像,合掌瞑目,結跏趺坐。下邊有一小門,門 內有一垂直深潭,深及2米,水清見底,四季不涸。昔日僧人,汲此水烹茶,以饗游客。


彌勒勝苑

園內東西兩側屬對稱的仿清式建筑,高低錯落,虛實結合,和諧統一,為彌勒勝苑增添了悠悠古韻,彌勒勝苑的環境綠化,做到了以形定景,因地制宜,強 調軸線,烘托主景,配植櫻花、梧桐、五角楓、白皮松等樹種,使整個園區綠蔭垂地,芳草青青,松柏儲潤,從而營造出一個古樸、典雅、寬闊的景區,令游人流連 忘返。
千佛山彌勒勝苑千佛山彌勒勝苑

彌勒佛身后的浮雕依附于環形山崖上,長36米,高35米,面積126平方米。它從彌勒佛的傳說、生平業績考慮,以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藝術相結合,正統佛傳故事與中國民間傳說結合而設計畫面。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幅在佛教寺院彌勒殿堂門前經常見到的對聯,可謂婦孺皆知,膾炙人口。它既是對彌勒佛寬宏大 量、樂觀豁達形象的一種描述,也表達了中國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真誠地希望,您在彌勒勝苑里,仰望大佛,除了一份虔誠的祈禱,更能尋求到一種快樂,一種 灑脫,一種釋然,彌勒勝苑會給您留下最美好、最難忘的回憶。

"彌勒勝苑,位于風景秀麗的千佛山東麓,19996月開工,20009月竣工。占地面積三萬平方米,由雕塑"歡喜彌勒佛"、"櫻花園"和附屬建筑物等組成,它融匯了中國和日本園林建筑的精華。

彌勒勝苑正門的牌坊為四柱三門沖天式,高9.9米,寬12.5米,整體造型莊重博大,氣勢不凡。主體造像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肚彌勒佛,佛像 通體高20米,采用3mm銅板焊接而成,花崗石質的蓮花寶座高約9米,直徑3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佛像周圍輔以白色大理石欄桿,后邊則是記載彌勒 佛傳說、生平業績的浮雕。




景點圖片
Attractions Photos

從云端分享到

千佛山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千佛山地圖地形圖和千佛山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千佛山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大明湖

濟南大明湖公園面積86公頃,其中湖面46公頃。湖上有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大小島嶼六處,公園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的最好寫照。
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與趵突泉、千佛山并稱濟南三大名勝。濟南號稱“泉城”,有名泉七十二處。大明湖即是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大明湖公園的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北極廟等掩映于綠樹繁花之間...(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泰山·五岳獨尊

 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泰安城北,人稱“五岳之首”。東岳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
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筑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筑、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征。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長”的稱號。
水泊梁山

水泊梁山是憑借“水滸”文化資源優勢而開發興建的省級風景名勝旅游區,山體險峻,藏奇納勝。梁山風景區景點星羅棋布,梁山民風淳樸,武術表演、斗雞、斗羊別具特色。梁山是中國武術四大發源地之一。2005年修復了忠義堂、號令臺、石碣文臺,這些建筑實體粗獷、豪放、古樸、渾厚,氣勢磅礴、雄渾壯觀,被評為“十佳山岳旅游區”。 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
水泊梁山,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山體險峻,藏奇納勝,武術表演、斗羊等活動別具特色。...(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云旅游網
有料,靠譜。
云旅游網
?

備案號:浙ICP備14023806號

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