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清昭陵
【清昭陵旅游推薦: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之陵墓】清昭陵是一處集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園內古松參天、湖水蕩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充分顯示出皇家陵園的雄偉、壯麗和現代園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xíng]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因其位于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
清昭陵是一處集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園內古松參天、湖水蕩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充分顯示出皇家陵園的雄偉、壯麗和現代園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xíng]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2004年7月1日,清昭陵與沈陽故宮、沈陽福陵和撫順永陵,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順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歷經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現現在的規模。陵寢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寢”的陵寢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個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筑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這樣的設計思想主要是體現皇權至高無上,同時,達到使建筑群穩重、平衡及統一等美學效應。
前部在繚墻外,參道兩側有華表、石獅、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樓。牌樓是前部主體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層,雕刻得玲瓏剔透、精美無雙,為罕見的藝術珍品。游罷牌樓,即可至正紅門,這是游中部的開始。正紅門為繚墻的正南門,層樓高聳,十分莊嚴,此門周圍是環繞陵區的朱紅圍墻,又叫“風水墻”,而其兩翼所裝飾的五色琉璃蟠龍壁,因造形生動,更引人注目。正紅門內的參道兩旁,有華表、石獸和大望柱。石獸中最值得欣賞的是"大白"和"小白",這兩匹石馬形象逼真,據說是以墓主生前最愛騎的兩匹駿馬為原型雕琢而成。欣賞罷石馬,即可至碑亭。碑亭為頌揚墓主而建,里面所豎碑稱“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門,是方城的正南門。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巖臺階為底座,以金光閃閃的黃琉璃瓦為屋頂,再加上畫棟雕梁、金匾紅墻,故又顯得異常華麗。參觀罷隆恩殿,經過明樓,即可至寶城。寶城在方城北端,為月牙形。寶城又稱寶頂,其下即地宮,安置著墓主夫婦的棺槨和陪葬品。登上寶頂,向四下一望,綠樹環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種恬適之感油然而生。
在陵寢西側、與寶頂遙遙相對還有一組安葬太宗眾妃的瑩地,在其東西兩翼各三里許有陪葬墓。這種古代陵寢制度,體現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體現了忠君思想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在陵區之外還有藏經樓、關帝廟、點將臺等建筑?!?/span>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數里的古松群?,F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齡達三百多年,搖曳挺拔,參天敝日。這些蒼翠的陵松在金瓦紅墻中構成昭陵又一壯麗景觀,其中的“神樹”、“鳳凰樹”、“夫妻樹”、“姐妹樹”、“龜樹”等更是別具特色。
古時,文人多喜歡把某一地方或者某一處名勝古跡概括成若干景觀。每景以四個字命名,字面工整、對村,以便于記憶和傳誦.以此做為對家鄉的贊美。史稱昭陵有“十景”,這十景分別是“隆山積雪”、“寶鼎凝暉”、“山門燈火”、“碑樓月光”、 “柞林煙雨”、 “渾河潮流”、 “草甸鶯鷤”、 “城樓燕雀”、“華表升仙”、“龍頭瀑布”。

清昭陵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清昭陵地圖地形圖和清昭陵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清昭陵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