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薩迦寺
【薩迦寺旅游推薦】薩迦寺,是一座逶迤重疊、 規模宏偉的寺院建筑群。歷史文物非常豐富,作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關系的歷史見證,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給薩迦地方官員的封誥、印璽、冠戴、服飾;有宋元以來的各種佛像、法器、刺繡、供品、瓷器以及法王遺物等。薩迦寺每年的夏季和冬季金剛神舞法會在神舞表演時,舞者都戴著薩迦寺護法神和各種靈獸面具,神舞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形象地反映了藏傳佛教密宗神舞的滅殺魔鬼的基本內容。
薩迦寺的簡介
薩迦派到公元13世紀即中原社會進入元朝時,發展成為具有強大政治勢力的教派。 協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統領西藏十三萬戶,遵忽必烈所囑,在西藏清查戶口,制定法律。于1268年在薩迦正式建立起與中國其它行省相同結構的地方政權,社會生產得到發展,文化藝術出現了繁榮局面,當時薩迦派的一些高僧在文學和史學方面都有不少的譯著和作品留傳下來。
薩迦派的主寺是薩迦寺。 全寺共有40余個建筑單元,是一座逶迤重疊、 規模宏偉的寺院建筑群。 建筑在仲曲河兩岸,故分為薩迦南寺和薩迦北寺。 薩迦南寺基本上仿照漢區古代城池樣式,是具有很好防御性能的堅固城堡,護墻河至今仍依稀可辨。城堡內為殿堂僧舍。其中前排中間的柱子,被稱為四大名柱,即“元朝皇帝柱”(據傳為忽必烈所賜)、猛虎柱(相傳此柱由一猛虎負載而來)、野牛柱(相傳此柱為一野牦牛用角頂載而來)、黑血柱(相傳是海神送來的流血之柱)。
薩迦寺的歷史文物非常豐富,作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關系的歷史見證,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給薩迦地方官員的封誥、印璽、冠戴、服飾;有宋元以來的各種佛像、法器、刺繡、供品、瓷器以及法王遺物等。其中年代悠久、制造精美、價值很高的文物有兩顆印,一為玉質梵文印,一為銅質刻有漢、藏、蒙三種文字的三體印,上面刻有漢文“成化二十一年九月禮部造”字樣。
薩迦寺的鎮寺之寶是當年忽必烈送給八思巴的一個黑木匣子,匣中有一只碩大的白皮書海螺,寺中僧人視其勝于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開啟木匣,捧出海螺由高僧吹奏。
唐卡和壁畫是西藏寺院繪畫藝術的兩大奇葩,薩迦寺僅唐卡就存有3000余幅,據鑒定,宋、元、明時期的珍貴唐卡有360余幅。薩迦寺壁畫色彩鮮艷、形象生動,題材廣泛涉及宗教、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以佛經、教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昆氏史、薩迦史、山水景觀、花卉瑞獸、裝飾圖案等為主,場面宏大,內容豐富。薩迦寺藏有薩班的袈裟一件,翠紅金絲緞面、紅綢里、繡花鞋一只,系內地制品,八思巴遺物有涼帽一頂,鞋三只,也系內地制品。此外,該寺還珍藏有元代武器多件,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其佛殿后的藏經庫可稱作是智慧的儲存庫,所藏一萬余鐘佛經、佛典,是八思巴時期集中了衛、藏、康三地區的繕寫家用金汁、銀汁、朱砂、寶石和墨汁精心抄寫的,堪稱佛教中之珍寶。薩迦寺另有—‘部“方經”,長、寬各一公尺,上下均用夾板保護著,全部用金汁寫成。更被視為寶中之寶。整個薩迦寺共藏佛教經藏四萬多卷,其中包括大量“貝葉經”。有人稱薩迦寺為“第二敦煌”。
薩迦寺每年都舉行或大或小多次法事活動,其中規模較大、獨具特色的要算薩迦寺夏季和冬季金剛神舞法會。薩迦寺夏季神舞在每年藏歷七月進行,冬季社舞歷十一月十十九日開始。神舞表演時,舞者都戴著薩迦寺護法神和各種靈獸面具,神舞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形象地反映了藏傳佛教密宗神舞的滅殺魔鬼的基本內容。每年適逢這兩個法會時,成千上萬的遠近僧俗群眾都要趕到薩迦寺朝拜觀瞻,祈禱神舞能給人間帶來幸福和吉祥。
1、勿大聲喧嘩、打手機、蹬門檻、著裝不雅、暴露;
2、懷虔誠之心、見到喇嘛雙手合十以示尊敬、著裝得體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 須從左往右繞行,信仰苯教的則從右邊繞行;
3、不得跨越法器,火盆。進寺廟時,忌諱吸煙、摸佛像、翻經書、敲鐘鼓;
4、對于喇嘛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
5、在寺廟內要肅靜,就座時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
6、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嘩、打獵和隨便殺生,注意寺廟衛生等。
···

薩迦寺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薩迦寺地圖地形圖和薩迦寺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薩迦寺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