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夏魯寺
【夏魯寺旅游推薦】夏魯寺,意指“像嫩綠的油菜苗一樣生機盎然的寺院”, 是藏漢建筑、繪畫風格交融的典范,是古代藏漢人民文化交流的見證,它通體透著濃濃的中原建筑氣息,鐫刻著藏漢文化交融的記憶。歲月的積淀,讓這座古老的寺廟至今依然充滿著魅力。
夏魯寺簡介
夏魯寺位于日喀則市駐地東南、甲措雄鄉的一個山坳中,距離日喀則市中心26公里。據史書記載,當初,藏王赤德微松(朗達瑪之子)與其妃生有一子,名叫貝考贊。貝考贊的長妃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吉德瑪尼裹,后到古格、普蘭、亞蔡等地當了領主;次妃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赤扎西則巴貝,后也到了阿里貢塘地方當了領主。他的兒子有五個,后占據了年楚河流域,將年楚河流域分割統治。由此可考證得出西繞瓊乃是吐蕃贊普的后裔。西繞瓊乃的祖父精通佛學,翻譯過《八千頌》等佛經,父親赤桑拉金是熱巴巾的內務大臣,是熱巴巾發展佛教的得力助手。西繞瓊乃早年跟隨洛頓·多吉旺秋,他修建了年麥堅貢寺,建立了僧伽。他的親傳弟子杰尊·西繞瓊乃欲在春堆地方建寺,請求師父指地。多吉旺秋把手杖當箭射出去,箭落之地便為寺址。當時,"箭"正好落在莊稼剛長出來的青稞地里。西繞瓊乃便遵照師訓,在此地建寺,故稱做“夏魯寺”,意思就是“新生嫩葉”。
夏魯寺的建筑
現在的夏魯寺大殿建筑群,基本上就是從元代保存下來的,而且是我們在西藏所看到的早期寺廟中最完正的一座。 寺的大殿,分前后正殿及左右配殿。大殿的底層是合成一體,二層以上則四殿分立。軸線分明,左右對稱。皆為琉璃歇山頂和飛檐翹角,檐下斗拱,樣式古樸,圖案多樣,有飛天、仕女、獅虎及花卉,栩栩如生。正殿有釋迦牟尼像和布頓大師的塑像,還有各種大小不同的銅質噶當塔。 這是一座具有西藏傳統形式與內地結構造型相結合的,特殊風格的古建筑群。
夏魯寺大殿建筑的總體面積雖不很大,但是殿中造像之精美,壁畫內容之豐富,造型藝術之精
致,是極為少見的。在大殿經堂后側的左轉回廊內,墻壁的上部繪滿了壁畫,回廊的里壁墻面,畫的是千佛;外壁墻面則多為佛傳故事、聽經圖等等。畫中有許多生活活動的形象,壁畫的內容極為豐富,形態生動活潑,筆法精美有力。在壁畫作風上有很多地方吸取了尼泊爾或印度的藝術作風,但也有許多畫面與敦煌石窟的宋元壁畫相似,并且畫中人物的服裝、飾物、家具以及建筑等,也有很多地方具有內地風格。這種作風的壁畫,在西藏的一般寺廟中是比較少見的。 據說在夏魯大殿的墻壁上,曾畫著一幅漢藏工匠一起修建夏魯寺的壁畫,因年久失修,已無法查證了。然而,能供給我們查證的歷史痕跡仍然不少。在夏魯寺主殿殿頂,鋪蓋的琉璃瓦、瓷雕、方磚,使人一眼便能看出是內地產品,如果把偏殿仿造內地瓦燒鑄而成的產品進行一番比較,能讓人一眼看出仿制的痕跡。在夏魯大殿的風鈴上,刻有清晰的漢字。這些事實,足以證明夏魯寺是漢藏藝術的統一。
夏魯寺的珍寶
夏魯寺珍藏著幾件稀世珍寶,也為這座古寺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第一件寶是“拉字經板”:在建寺時期采用了108塊小木板拼成方形,每塊木板上都刻有一個經文字。由108塊字板組成了一段經文。信教群眾去朝拜時,都希望得到一張由拼字板印成的“消災降福”經文。 第二件寶是“圣水壇”:大經堂東南角陳列著一個直徑80厘米的大銅壇。傳說此壇十二年換水一次,換水時,原裝的凈水不增不減,人能得到此壇中的“圣水”便一生吉祥,還可洗凈10種污垢。第三件寶是“天生六字真言石”:該石傳說是建寺挖地基時出土的,挖出時,石上便有六字真言字跡,四角并有4個小佛塔,因而傳為天生六字真言石。殃在寺墻腳下,作為該寺的基石。第四件寶是“石頭臉盆”:據說是建寺人吉尊·西繞瓊乃當時苦行洗臉盆,陳放在大殿前面。雨水積滿后不外溢,甚為神奇。
1、勿大聲喧嘩、打手機、蹬門檻、著裝不雅、暴露;
2、懷虔誠之心、見到喇嘛雙手合十以示尊敬、著裝得體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信仰苯教的則從右邊繞行;
3、不得跨越法器,火盆。進寺廟時,忌諱吸煙、摸佛像、翻經書、敲鐘鼓;
4、對于喇嘛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
5、在寺廟內要肅靜,就座時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
6、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嘩、打獵和隨便殺生,注意寺廟衛生等。

夏魯寺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夏魯寺地圖地形圖和夏魯寺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夏魯寺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