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旅游推薦】自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長約1.7公里,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自基金公路野柳站到海岬的末端,長約2.4公里。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巖是世界奇觀之一。由于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于垂直,外加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因而產生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
野柳地名的由來普遍有三種說法:
1.平埔族社名之音譯;
2.野柳(ia-liu)是以西班牙文的Punto Diablos(意即"魔鬼之岬角")的Diablos,省略"D"與"B"兩子音后產生的;
3.野柳當地居民早期靠海維生,因腹地有限,稻米缺乏,需仰賴大陸沿海米商供應。每當運米糧途中,搬運工人背后的米袋經常被當地人以"鴨平嘴(臺語,以細竹筒一端削尖)"戳破,讓米流出來再隨后撿拾。因此在米商交談中常會說:「又被"野"人給"柳"去了(臺語)」,因故而得名。
野柳地質公園內可概分為三區,第一區屬于蕈狀巖、薑石及燭臺石的主要集中區。在第一區中可看到蕈狀巖的發育過程,同時也有豐富的薑石、解理、壺穴與溶蝕盤,著名的燭臺石與冰泣淋石也位在本區。
第二區的地景與第一區相似,皆以蕈狀巖及薑石為主,但數量比第一區少,著名的女王頭、龍頭石與金剛石皆位于本區。于第二區靠近海邊可看到三種形狀特別的巖石,分別取名為:地球石、仙女鞋和花生石。三者都是巖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后,而突出于海邊的小地景。
第三區是野柳另一側的海蝕平臺,比第二區狹窄,平臺一側緊貼峭壁,另一側則是急涌的海浪,在這裡可看到不少怪石散置期間,其中,較特殊的有二十四孝石、珠石、瑪伶鳥石,三者都是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后,所呈現的奇特巖石。第三區除了奇巖怪石的自然地景之外,同時也是野柳地質公園內重要的生態保育護區。
由于野柳地質公園以海蝕地景聞名于世,各景點多位于海岸邊,懇請各位游客遵守園區內各項警示標志與標線內容,切勿跨越紅色標線及任意觸摸各特殊地景,以免被濺起的海浪弄濕,甚至被卷入海中發生不幸,或加速地景的風化與破壞。

野柳地質公園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野柳地質公園地圖地形圖和野柳地質公園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野柳地質公園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