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曲阜明故城
【曲阜明故城旅游推薦】曲阜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小城,素有“千年禮樂歸東魯”的美譽,這一切都依托于千年之前的孔老夫子,如今曲阜“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便是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其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曲阜明故城簡介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圣城”——曲阜?!扒甓Y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2007年5月8日,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叭住?/span>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濟寧曲阜明故城旅游區位于山東省濟寧曲阜市靜軒西路,是以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為旅游依托。
孔廟,建于公元前478年,后不斷擴建,是占地327公頃的古建筑群。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于故宮的古建筑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筑的典范,是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孔府,也稱“衍圣公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占地約16公頃。明嘉靖年間改建后,成為我國僅次于北京故宮的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
孔林,又稱“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有墳冢10萬余座,占地3000余畝。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也是一座天然植物園。
“孔廟、孔府、孔林”,既是中國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和標志,也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重要實物。
明故城主要景點
孔廟
孔廟平面呈長方形,占地14萬平方米,南北長0.7公里。整個孔廟的建筑群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共有九進院落,前有欞星門、圣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從大圣門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為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圣跡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東路為崇圣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圣詞、家廟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為啟圣門、金絲堂、啟圣王殿、寢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全廟共有五殿、一祠、一閣、一壇、兩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門坊,共計有殿廡四百六十六間,分別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讖R內最為著名的建筑有:欞星門、二門、奎文閣、杏壇、大成殿、寢殿、圣跡堂、詩禮堂等。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32米,長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黃瓦飛彩,斗拱交錯,雕梁畫棟,周環回廊,巍峨壯麗。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徑達0.81米。兩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淺雕云龍紋,每柱有七十二團龍。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龍紋,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似脫壁欲出,精美絕倫。殿內高懸“萬世師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聯,都是清乾隆帝手書。殿正中供奉著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歷代先賢塑像分侍左右。歷朝歷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動就在大殿里舉行。殿下是巨型的須彌座石臺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臺軒敞,舊時祭孔的“八佾舞”也在這里舉行。
欞星門
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古代傳說欞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國家人才輩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時首先祭欞星,祭祀孔子規格也如同祭天。欞星門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六楹四柱,鐵梁石柱,柱的頂端屹立著四尊天將石像,威風凜凜,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夾,使建筑風格穩重端莊。
圣時門
二門又名圣時門,形同城門,有三間門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龍戲珠,圖中的游龍翻江倒海,噴云吐霧,氣勢不凡。圣時門建于明代,飛檐斗拱,頂為綠琉璃瓦,門前的漢白玉坊,名太和元氣坊,坊名盛贊孔子如同天地一般,無所不包。門的東西兩側各立有一座木坊,兩坊形制相同,上邊置有牌樓,三間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翹,柱上透雕有石獅、天祿像,造型古樸。
奎文閣
奎文閣位于孔廟的中部,是藏書的一座樓閣。中國古代以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閣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建??拈w三重飛檐,四層斗拱,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長30米,寬17.62米,高23.35米。閣的內部有二層閣,中間夾有暗層,結構獨特,工藝奇巧。上層是專藏歷代帝王御賜的經書、墨跡的場所,明清兩代曾專設奎文閣七品典籍官一員進行管理,暗層專藏藏經板,下層專藏歷代帝王祭孔時所需的香帛之物。這座藏書樓是中國著名的木結構樓閣之一。
杏壇
孔廟的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黨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杏壇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頂,十字結脊,黃瓦飛檐二層,雙重斗拱。亭內藻井雕刻精細,彩繪金龍,色彩絢麗。曾有詩人以妙句描繪杏壇的景色,“獨有杏壇春意早,年年花發舊時紅”,亭的四周杏樹繁茂,生機盎然。
廟內還存有兩漢以來歷代碑碣二千多方,真草隸篆,諸體俱備,其中尤以漢魏六朝的碑刻稱譽海內外。
孔府
門
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圣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昀的手書。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這副對聯口氣之大自不待言,發人深思的是上聯“安富尊榮”的富字,下聯“文章道德”的章字,從上圖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圣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建于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 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圣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
入圣人之門,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此門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墻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門的四根圓柱下有石鼓夾抱,上面承托著彩繪的屋頂,前后各綴有 四個倒垂的木雕貼金花蕾,故又稱“垂花門”。在建筑工藝上很有研究價 值。過去,重光門平時是不開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鳴禮炮開啟。
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司宦人家是無資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故《論語·八佾》中有“邦君樹塞門”的記載。重光門兩面三刀側的東西廳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立的六廳。
內宅門
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墻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墻流入內宅。
堂
過重光門,院中有一片臺基,臺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寬敞的正廳,即孔府大堂。這是當年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文。廳堂5間,進深思3間,灰瓦懸山頂。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麻葉頭出鋒,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風格。大堂中央有一繪流云、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 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大堂正中懸掛著一個“統攝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諭旨,要衍圣公“統攝宗 姓,督率訓勵,申飭教規,使各凜守禮度,無玷圣門 ”,規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種種特權。從唐代 起,朝廷就規定曲阜縣令由衍圣公兼任,明代以后,規定由衍圣公保舉孔氏族人兼任。
堂內兩旁及后部陳列著正一品爵位的儀仗。如金瓜、朝天鐙、曲槍、雀槍、鉤連槍、更鼓、云牌、龍 旗、鳳旗、虎旗、傘、扇等還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權的紅底金字官銜牌,如“襲封衍圣公”、“光祿寺大夫”、“賞戴雙眼花翎”、“紫禁城騎馬”、“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務”等,每當衍圣出行時,都有專人執掌,以示威嚴。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與二堂相連,兩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條大長紅漆凳,稱“閣老凳”。據傳明代權臣嚴嵩被劾將要治罪時,曾到孔府來托其孫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說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當年嚴閣老坐候之物。
二堂
也叫后廳,是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 童生的地方室內正中上、下掛著“欽承圣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兩旁立著幾塊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書的“壽”字碑、“九桃圖”、“ 松鶴圖”等,是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貽及其母、其妻專程赴京為慈喜祝壽時賞給的。二堂兩頭的梢間,東為啟事廳,西為伴官廳。
三堂
二堂之后有個不大的庭院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并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府內仆役的場所此院的東西配房各有一進院落,東為冊房掌管公府的地畝冊契,內為司房掌管公府的總務和財 務;西為書房,為當年公府的文書檔案室。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內宅部分,亦稱內宅院。有道禁門---內宅門與外界相隔。此門戒備森嚴,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內。清朝皇帝特賜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持武器立于門前,有不遵令擅入者“嚴懲不貸”。
前上房
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廳7間,名叫前上房。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 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房前有一大月臺,四角放著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清末孔府養著幾十人的戲班子,主人一聲令下,馬上開鑼唱戲。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室內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瑯滿目。東側間,陳列著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還有色彩鮮艷、花紋古樸的明代“景泰藍”。梢間中間桌上擺設著一大套滿漢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別雕有鹿、鴨、魚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達190道。長期以來,孔府形成了一種精細獨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種菜制做講究,取名典雅,如繡球魚翅、珍珠海參、神仙鴨子、詩禮銀杏、玉筆蝦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簽閱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 寶,書架上還陳列著儒家經書和孔氏家譜。前上房院的東西兩側各有五間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和管帳室。
前堂樓
穿過前上房,過一道低矮的小門,便進入了前堂樓院。院內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 致,大有步移景遷之感。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制暖爐,為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著鳳冠、人參、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的臥室,再里間是孔令貽兩個女兒的臥室。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14歲時寫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條幅,原封不動地掛在壁上。
后堂樓
過前后抱廈,進入后堂樓院。后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后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堂中陳列著孔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東里間為當時的接待室,擺設著中西結合的家具,里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臥室。東墻上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照,后堂皇樓西邊的兩間是孔德成夫人奶媽的臥室。院內的樓是當年府內做針線活的地方,西樓是招待內客親屬的住宅。后堂樓西邊還有一座樓,為佛堂樓,是衍圣公燒香拜佛的處所。后堂樓之后還有5間正房,叫后五間,舊稱棗槐軒,原是衍圣公讀書的處所,清末成為女傭的住宅。
后花園
孔府花園位于孔府九進大院的最后部分,占地五十余畝。園雖然不廣,但假山、池水、竹林、石島、亭臺、水榭、花塢、曲橋、香壇、客廳等一一俱全。四十年代筆者曾往游,記得花園假山位于園之東南,皆由各地奇石怪巖構成,依山勢而論,有遠山近水之分,高峰低巒之別,巉巖幽谷,盤回曲折,洞邃峰奇,若隱若現,羊腸小道,臺階相砌,花木扶疏,從山下一直長到山頂。園林師別具匠心,為使假山噴珠撒玉,特別在山邊沿巧布太湖石,平時泉水滴滴,雨天瀑布飛掛,景色之美如同仙境。
孔府花園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并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時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花園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擴建孔府時同時修建,由長沙李東陽監工設計。李東陽當時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他為什么親自設計。因為李東陽的女兒嫁給了孔子六十二代孫、衍圣公孔聞韶,做了一品公夫人,為了女兒,他才如此大賣力氣,修建花園。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廟后,李東陽曾4次作詩寫賦,勒碑刻銘,記此盛舉。此次修建之后,到明代嘉靖年間,嚴嵩取代了李東陽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為當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孔子六十四代孫、衍圣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嚴嵩又幫助衍圣公擴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園,從各地名山搬來奇石怪巖,從各地園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儲花園更為可觀。合傲岱巖松。
孔府花園從李東陽、嚴嵩到乾隆皇帝,前后3次大修,其間還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園越修越大,占地10余畝。其中有山、水、林、曲橋、花塢、水榭、噴泉,還有水中石島、乘涼的花廳、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臺、焚香讀書的壇屋。園內還有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樹五枝,中生一株槐樹,因此又 名“五柏抱槐”,有詩贊曰:五干同枝葉,凌凌可耐冬。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龍。曲徑陰遮暑,高槐翠減濃。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巖松。
孔林
萬古長春坊
位于孔林的林道上,石質結構,六柱五間五樓,廡殿頂坊中的“萬古長春”四字,為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時所刻。坊長22.71米,寬7.96米。清雍正年間重修加固。石坊上雕有盤龍、舞鳳、麒麟、駿馬、斑鹿、團花、祥云等精美圖案,氣勢宏偉,造型優美。
孔林大門(至圣林坊)
孔至圣林門始建于元代至順二年(1331年),大門牌坊為明代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添建,清雍正年間改稱“至圣林”。位于萬古長春坊北,大林門前。建于明代中期,清康熙年間重修。坊木質結構,四柱三間三樓綠瓦頂,長11.35米,寬4.40米,坊明間花板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禎七年(1634年)雕鐫的石獅一對??琢侄T神道長約400米,神道兩側整齊排列著蒼檜翠柏,兩旁圍以紅墻。神道盡頭為孔林二門,門額石刻篆書“至圣林坊“。
孔林二門
系清雍正十年(1732年)敕修。
孔子墓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歲,卒后葬于此??鬃幽刮挥诳琢种衅系囟?,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書“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書“宣圣墓”三個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臺以及磚砌花欞圍墻等。墓前有二石碑,前為明代正統八年(1443年)所立,黃養正書,后為元乃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孫衍圣公孔元措立??鬃幽箹|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名為攜子抱孫。
子貢手植楷
孔子死后,弟子們帶來各自家鄉樹種栽植在孔子墓周圍,孔林內樹種很多。子貢所植楷樹在明代枯死,僅存樹
孔林樁,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紀念。
享殿
位于墓門后,孔子墓前。五間九檁歇山黃瓦頂,前出廊,長24.18米,寬13.18米。明弘治十年(1494年)始建,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1977年重建。殿內現存清帝弘歷手書“謁孔林酹酒碑”。
享殿的甬道旁,有四對石雕,名曰華表、文豹、角端、翁仲。華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稱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用以守墓;角端,也是一種想象的怪獸,傳說日行1萬8千里,通四方語言,明外方幽遠之事;翁仲,石人像,傳為秦代驍將,威震邊塞,后為對稱,雕文、武兩像,均稱翁仲,用以守墓。兩對石獸為宋宣和年間所刻,翁仲是清雍正年間刻制的,文者執笏,武者按劍。甬道正面是享殿,殿廣5間,黃瓦 歇山頂,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殿內現存清帝弘歷手書“謁孔林酹酒碑”,中有“教澤垂千古,泰山終未頹”等詩句。解放戰爭時,朱德總司令曾在此殿內召開過軍事會議。
孔令貽墓
位于孔林東北部林路東側。封土東西13.00米,南北9.00米,高2.80米,為中型墳冢。墓前石碑篆書“孔子七 十六代孫襲封衍圣公墓燕庭先生之墓”。碑雕麥穗額、龍邊,前設石雕供案、石鼎、帛池、酒池各一件??咨腥文寡丨h林路東行,在孔林東北方向,過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寫“奉直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這就是清初茂名劇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
孔尚任墓距林北墻約150米,封土東西8.43米,南北7.70米,高3.13米,為中型墳冢。墓前石碑圓首,雕二龍戲珠,碑文正收“奉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立石。墓前有石供案。由此向西,有一座上書 “鸞音褒德”的墓群,孔子的后裔孔謙、孔宙、孔彪、孔褒等均埋葬于此。自漢墓群西行還有明墓群,那里墓冢點點,碑碣累累,石獸成群,明代名書法家李東陽、嚴嵩等所書寫的碑石立于其間。
于氏坊
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紀念牌坊。傳乾隆女兒臉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說:“主一生有災,須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災禍?!背凶h論,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滿漢不準通婚,乾隆讓女兒認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于敏中為義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為紀念于氏而立。
碑林
據統計,自漢以來,歷代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增植樹株5次,擴充林地3次。整個孔林周圍垣墻長達 7.25公里,墻高3米多,厚約5米,總面積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2000多年來葬埋從未間斷。在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內現已有樹10萬多株。相傳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時至今日孔林內的一些樹株人們仍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其中柏、檜、柞、榆、槐、楷、樸、楓、楊、柳、檀雒離、女貞、五味、櫻花等各類大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百種植物,也依時爭榮。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
“斷碑深樹里,無路可尋看”。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外,墓碑。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神道北出曲阜城門,就見兩行倉檜翠柏,如龍如虬,夾道而立,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著一座萬古長春坊。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撐的6根石柱上,兩面蹲踞著12個神態不同的石獅子。坊中的“萬古長春”四字,為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時所刻,清雍正年間卻又在坊上刻了“清雍正十年七月奉敕重修”的字樣。石坊上雕有盤龍、舞鳳、麒麟、駿馬、斑鹿、團花、祥云等,中雕二龍戲珠,旁陪丹鳳朝陽紋飾,整個石坊氣勢宏偉,造型優美。
坊東西兩側各有綠瓦方亭一座,亭內各立一大石碑。東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明代官僚鄭汝璧及連標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神道”十個大字;西為次年二人立的“闕里重修林廟碑”。兩碑均甚高大,碑頭有精雕的花紋,碑下有形態生動的龜膚。
洙水橋
由至圣林門西行為輦路,前行約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 龍、辟邪的石坊。坊的兩面各刻“洙水橋”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 公孔聞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號。坊北有一券隆起頗高的拱橋架于洙水之上。
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條河流,與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春秋時孔子講學洙泗之間,后人以洙泗作為儒家代稱。但洙水河道久湮, 為紀念孔子,后人將魯國的護城河指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橋。橋的南北各有歷代浚修洙水橋的碑記洙水橋橋上有青石雕欄,橋北東側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稱作思堂,堂廣3間,東西3間廂房,為當年祭孔時祭者更衣之所。室內墻上鑲嵌著大量后世文人贊頌孔林的石碑,如“鳳凰有時集嘉樹,凡鳥不敢巢深林”,“荊棘不生塋域地,鳥巢長避楷林風”等等。此院東鄰的另一小院,門額上刻“神庖”二字,是當年祭孔時宰殺牲畜之處。
子貢廬墓處
孔子墓西的3間西屋為子貢廬墓處??鬃铀篮?,眾弟子守墓3年,相訣而去,獨子貢在此又守3年。后人為紀念此事,建屋3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毕淼钪?,另有一座灰瓦攢尖頂的方亭,稱“楷亭”。亭內石碑上刻著一棵古老的楷樹,即摹自其南側的“子貢手植楷”。相傳子貢奔喪來后,將一棵楷樹苗栽于其師墓旁,后成大樹。清康熙間遭雷火焚死,后人將枯干圖象刻于石上。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欞碑亭,為駐蹕亭,北面綠瓦所復的碑亭是為紀念宋真宗趙恒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間及南面黃瓦所復的二碑亭為 紀念清帝玄燁及弘歷祭祀孔子所建?!佰嫛笔屈S帝出行的車駕,此三亭即黃帝祭祀駐車之處。亭內尚有當時的石碑。
扁鵲行醫圖
扁鵲行醫圖,采自曲阜漢畫像石,其中的扁鵲是人首鳥身,這說明,人們在追懷一代神醫時,都不約而同地根據“扁鵲”二字,將他神話成了一只不辭辛苦、走遍天下、處處為人留下福音的“鵲”。
扁鵲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其精湛的醫術不僅惠及當時,他所總結出的科學的中醫理論,更是澤被后世。見過他的人,當然不會把他當作鳥;只聞其名而未見其容的人,特別是他身后的歷代人民,在追念神醫時,根據傳統的文化積淀,將其神化為“鳥”,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孔林墳壇刻石冊
孔林墳壇刻石冊縱:19.5cm,橫:25.5cm,為清拓本。墨頁,三開跋二開半,黃易鑒藏,題跋并鈐“小松所得金石”、“漢畫室”印。 此冊包括況其卿墳壇字與上谷府卿墳壇字。石刻年代為新莽居攝二年(7年)。石上銘文記漢上谷郡丞和況其縣丞造壇祭祀之事。篆書古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體皆方扁,筆益茂密?!笔F存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此石系我國發現的最早刻石之一。宋時雖有著錄,但未有宋拓本流傳。字文刻在石中深坎下,小不易拓,拓本多不精,明拓與清拓無大差別。書體漢篆少又漫漶。其官職年月也可作資料,頗具歷史研究價值。
尼山硯
尼山硯因取材于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乾隆時的縣志中,就有生產尼山硯的記載。尼山硯石,色呈柑黃,有疏密不勻的黑色杜花紋,石面精膩,撫之生潤。制作硯臺,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硯質樸大方,一方硯石,巧用自然,略加點綴,情趣盎然。杜花硯,石色褐黃,遍布青黑色的杜花紋,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狀,開墨堂墨池,硯額得杜花紋剔成浮雕,形成獨特的藝術造型。1976年,曲阜工藝美術廠在尼山五志峰下又找到了這種硯石,于是采用新工藝繼續生產。1978年,尼山硯作為直硯的一個品種,在北京直硯匯報展覽會展出。1980年,尼山硯到日本的東京、大阪進行展銷。
明故城票價
1、“三孔”聯票:150元/張
2、孔廟單票:90元/張
3、孔府單票:60元/張
4、孔林單票:40元/張
5、尼山孔廟景區(尼山書院、夫子洞)票價:50元/張
6、顏廟文物景區: 50元/張
7、周公廟文物景區:50元/張
8、壽丘-少昊陵景區:50元/張
9、孟母林文物景區:30元/張
購票須知
1、請自覺排隊購票,當面點清票、款,票已售出,恕不退換。
2、老年人:70周歲(含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持《干部離休證》的離休干部,憑本人有效證件免票入園參觀。60周歲至69周歲的老年人,憑本人有效身份證購半價票。
3、青少年: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4米以下的兒童免票入園參觀,6周歲至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學生,憑本人有效身份證或學生證購半價票(不包括夜大、電大、成人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短期培訓、留學生等)。香港、澳門、臺灣等入境青少年憑有效《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或學生證購半價票。
4、現役軍人、傷殘人士:現役軍人憑本人有效士兵證、士官證、軍官證或軍人退休證免票入園參觀;傷殘人士持本人有效傷殘證免票入園參觀。
5、孔廟、孔府、孔林三景區聯票上午售出的當日有效,下午售出的次日有效??讖R、孔府、孔林單票售出當日有效。

曲阜明故城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曲阜明故城地圖地形圖和曲阜明故城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曲阜明故城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