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日光
【日光旅游推薦】日光陽光充足,風景優美。在日光西北的日光山內分布著大量的廟宇和神社,這些廟宇和神社內的雕刻與建筑代表著日本江戶時代雕刻與建筑最高藝術水平。
幾個世紀以來,日光的神殿和神廟與它們周圍的自然環境一直被視為神圣之地,并因其杰出的建筑和裝飾而聞名于世。同時它們與德川幕府歷史有著密切的關系。
日本櫪木縣西北山脈連綿,群山起伏,日光市就在這群山環抱之中。
日光陽光充足,風景優美,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美好的人文景觀而成為國際有名的旅游城市。在日光西北的日光山內分布著大量的廟宇和神社,這些廟宇和神社內的雕刻與建筑代表著日本江戶時代雕刻與建筑最高藝術水平。
日光廟宇神社建筑群
日光山內的廟宇神社建筑群可以概括為"兩社一宮",即日光東照宮、二荒山神社兩處神社和輪王寺一宮,在這里具備日本國寶級別的殿堂、鐘樓、鼓樓、山門等共一百零三處之多,全都分部在日光山內中禪寺湖邊。神宮與神社之間,神社與神社之間阜道相通,鐘鼓相聞,建筑群整體上精工細雕,樣式華美自然,都具有濃郁的江戶時代風格,同時各廟宇又有持有自已的風格與特色,相映相輝,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日光東照宮建于日本元和3年(公元1617)年,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加康死后,幕府的二代大將軍秀忠根據加康的的遺言,將他埋葬在日光山下,并著手修建了宮的正殿,當時的風格還比較簡明樸素,到幕府三代大將軍德川家光時,擴大建筑規模,才形成現在東照宮的樣子。宮內共有55處的雕刻、繪畫、陽明門等建筑物被指定為國寶級文化財產。
座落在宮門口的五重塔是由杉木建構的唐式寶塔,高36米,始為若狹藩主酒井忠勝所建,后因火而毀,又由其后人酒井忠進依原樣重建。繞過五重塔,跨地過一道朱紅色的門一正門,就進入到了東照宮內。宮內設有三神庫,神廄房,御水房,經藏,本地堂,陽明門,唐門,坂下門神道建筑,還有回運燈籠,南蠻鐵燈籠等神道器物。其中神廄房是由原始木料建成,樸素典雅,在他的木墻上雕刻著一群猴子,這些猴子三個一群兩個一伙,有的蹲在樹枝上遠望,有的守在清水邊凝聽,或呼或戲或養神,活靈活現,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二荒山神社,"兩社一宮"的另一社,從東照宮向西步行20分鐘就可到達。早在東照宮修建之前,由于對二荒山的信仰,就在這里形成了一個舉行祭山儀式的核心地區,延歷9年(公元790)年,勝道上人在這里開始修建本宮神社,現存在殿內除了正殿等最為古老的建筑物外,化燈籠、大國殿等建筑物都是后來擴大的。明治時期,根據神佛分離的法令,這里改稱為二荒山神社。社內著名景點有神樂殿、親子杉、正殿、化燈籠、日枝神社、大國殿朋友神社、二荒靈泉等,被指定為國寶級文化財產有23處。在大國殿附近有一塊巨大的圓石,是江戶時代人們供奉在這里的自然石頭,象征著健康和長壽。
日光山輪王寺,是日本天臺宗三處發祥地之一,766年勝道上人始在這里結庵創社?,F寺內設寶物殿、護法殿、紫云閣等處,環境優雅,在寺外塑有勝道上人像。勝道上人是日光山內一代僧眾的開山祖師,下野國芳賀部人,7歲時應夢開始有志于佛道,27歲正式成為僧人。一生屢受挫折,但意志頑強,先后在日光山內創建了四本龍寺、中禪寺、本宮神,這些是現在"兩社一宮"建筑群的最初發祥。如今他的塑像站在輪王寺外的巖石上,手持寶杖,眼向前方,目光堅定,依稀可見當年的風范。
日光的廟宇除了"兩社一宮",另外比較集中的還有分布在綠樹濃蔭內的大猷院靈廟,這里是祭祀德川幕府三代大將軍家光的的地方,整個建筑群分為仁王門、二天門、御水房、夜叉門、唐門等,因其在建筑藝術手法上集中了東照寺的細膩且另有發揮而聞名。輪王寺與大猷院靈廟兩地共有38處建筑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級重要文化財產。也是日光山內廟宇不可分割的部分。

日光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日光地圖地形圖和日光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日光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