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水鏡莊
【水鏡莊旅游推薦】水鏡莊,著名的三國名勝,東漢名士司馬徽雅號“水鏡先生”而得名。公元206年,劉備襄陽遇難,馬躍檀溪來到水鏡莊,司馬徽向他推薦“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被譽為三國文化旅游熱線源頭。
水鏡莊,著名的三國名勝,位于縣城南0.5公里處,北臨蠻河,南靠玉溪山。東漢末年名士司馬徽曾在此隱居.因司馬徽又稱水鏡先生,山莊因此而稱水鏡莊。
莊前立有石碑,上書“漢水鏡棲隱處”,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縣徐彥所樹。石碑左側為“薦賢堂”,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三間,建筑莊重古樸,占地約300多平方米。傳“劉備在襄陽遇險,馬躍檀溪逃到南漳,拜問天下豪杰司馬徽,司馬徽告日“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庇谑钱a生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三國鼎立,更使司馬徽名昭千古。為懷念司馬徽,后人建起了“水鏡莊”紀念勝地。
據說,龐德公在鹿門山舉行酒會,諸友或歌或詠,很是熱鬧。司馬徽論古談今,言談灑脫超凡,令滿座寂然,敬意盈胸。龐德公舉杯上前,說:“先生數典如流水,水清似鏡,真乃水鏡先生矣?!贝撕?,“水鏡”之名便名揚中原,隱居之地白馬洞也被稱為“水鏡莊”了。從山下到洞口高約數十米,青石板鋪就的石階直達環山城墻。此洞深有約30米,高約8米,寬約8米,相傳有白馬常出入于此洞中,故名白馬洞,也叫圣馬洞。洞內風雨不至,冬暖夏涼。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讀書,可以撫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濃。洞口闊內狹,形狀像是個大喇叭。當年,水鏡先生常在洞內撫琴,悠悠琴聲借著巖壁的回聲,傳響于山林水壑之間,很有幾分情趣。洞壁上掛著一張古琴,據說就是司馬徽當年使用過的。遙想當年,司馬先生在此撫琴弈棋,吟詩作畫,臨風把酒,好一派自在灑脫的隱士風采。這悠悠雅意,不知影響了多少中國文人,甚至在中國入仕者內心深處,何嘗不深藏著一幅這樣的山林生活圖!
入門約20米,清風瘦骨的司馬徽束古裝、佩長劍的高大塑像便躍然眼前,讓人肅然起敬。水鏡莊內,多是亭閣式建筑,飛檐凌空,氣宇軒昂,金窗修戶,朱梁畫棟。司馬徽、龐德公和學生諸葛亮、徐庶、龐統玉石塑像維妙維肖,風采飄逸。水鏡祠為兩層閣樓,祠前石洞前廳明亮、幽靜,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據傳水鏡先生常在此弈棋、彈琴。司馬徽隱居草廬在水鏡先生塑像東側。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四合小院,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3間,古樸莊重。院前小亭立有一古碑,上書“漢水鏡棲隱處”幾個大字,字體雄健。這碑是清乾隆年間知縣徐彥重建水鏡莊時所立,距今已有260多年。小院風格古雅素樸,青磚黛瓦,映著綠樹紅花,顯得極有畫意。院內綠樹掩映,花香鳥語,典雅幽靜。
正廳是薦賢堂,相傳水鏡先生就是在這里與劉備剪燭夜話的。走進薦賢堂,揮手論勢的水鏡先生、手按劍柄洗耳恭聽的劉皇叔塑像栩栩如生。一個是林泉高士,一個是落難英雄;一個是誠心薦言,一個是虛心聆教。若不是有這番長談,劉備怎能得臥龍、鳳雛之助,怎么能擺脫困境、迅速崛起?
水鏡莊在清代重修后,白馬洞內供真武祖師,洞口建懸樓吊閣。光緒年間,又修建了頭天門、二天門和沿山城垣。依山面水的水鏡莊,視野開闊。左有珍珠泉,右有文峰塔,彝水洞前流,白云頂上飛據南漳縣志記載,每年三月十八日,“數百里,民賈期會,交易于此,游客過縣,必登臨?!币虼擞小靶∥洚敗敝Q。
穿過小院的角門,腳下是一道清溪,水聲潺潺,給古老的山莊平添了幾許清幽。據說,玉溪山也因此而得名。溪上有一便橋,人行其上,大有凌波微步的感覺。沿著洞后的蜿蜒小徑,直達玉溪山主峰。玉溪山是楚文化發祥地——荊山山脈的一支,南延70多公里,與玉印巖——當年楚人卞和的得玉之處遙遙相望。站在山巔,縱目望去,水鏡湖碧水長天,渾然一色,綠霧山影,宛如仙界。近處的南漳城高樓林立,人車如織;田園風光一覽無余,山下蠻河如銀帶綿延,令人心曠神怡,塵念皆無。

水鏡莊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水鏡莊地圖地形圖和水鏡莊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水鏡莊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