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麗江黑龍潭
【麗江黑龍潭旅游推薦】黑龍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后改稱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位于城北象山腳下,從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
麗江黑龍潭景點介紹

麗江黑龍潭公園也叫玉泉公園,位于麗江古城北象山腳下,從麗江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公園俗稱龍王廟,位于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筑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后來遷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
麗江黑龍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后改稱黑龍潭。詩云:“泉渙渙兮漣漪,問何時最是可人?須領略月到天心,風來水面;亭標標而矗立,看這般無窮深致,應記取云飛畫棟,雨卷珠簾。”黑龍潭以其天生麗質,名列《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誠不虛也。迎面見有一座涂金繪彩的牌樓,門口四尊石獅,肌理秀美,威武雄壯,過去守護木氏土司衙門,1966年遷此守護玉泉。進門往右,但見垂柳飄指,一潭澄碧,樹底天光云影,樹梢樓臺隱現。沿潭右堤至鎖翠橋,橋上古人有聯云:“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臥曲波。”它生動地描繪了橋邊景致。右邊橋下三孔飛瀑,水花四濺,濤聲如雷,流向古城,玉水河畔,楊柳依依,濃蔭蔽日。往橋的左邊看,一座五孔石拱橋,長虹臥波一般,將潭一分為二,玲瓏俊美的一文亭、得月樓分別屹立內外潭心,四面臨水,有橋與岸上相連。得月樓始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樓名取自古人對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中三字。
龍神祠為黑龍潭主要建筑,含戲臺、得月樓,分布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臺,施作垂帶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云影”四字榜書。游園,爬山,攀崖,探洞,踏青,采集,騎馬,射獵,垂釣,游泳,劃船,漂流,滑翔溜索,快活林趣味競技,滑雪,滑冰,滑道,打爬犁,打冰球,雪地足球,雪山漂舟等使深山老林的春夏秋冬充滿了四時之樂。
五鳳樓又稱法云閣,原建于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福國寺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原是木土司的別墅及家廟。五鳳樓為三疊八角飛檐樓閣,共有20個啄天飛檐,從各個角度看,都見五個飛角,就像五只欲飛的鳳凰,故名“五鳳樓”。此樓融會了漢、藏、納西各民族的建筑特點,是納西古代建筑中的佼佼者,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游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為土司木增編校雜著并作序,在納西族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徐霞客游記》云:層臺高拱,上建法云閣,八角層甍,極其宏麗。
麗江黑龍潭公園有歷代石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麗江黑龍潭園內還有東巴文化研究所和東巴文化博物館。這是云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時也是游客了解麗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

麗江黑龍潭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麗江黑龍潭地圖地形圖和麗江黑龍潭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麗江黑龍潭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